中新网上海9月20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新近出炉,上海市科委等部门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这一规划。
上海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产业化的“先行者”。上海市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刘平介绍,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起步最早,2003年就开始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且产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曾大规模示范了约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包括观光车、公交车、轿车等,在海内外引起反响。
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指出,由于排放、能源的问题,汽车界也在寻找替代燃料,现在的主流趋势是转向电和氢气。
目前各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美、日、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或地区战略发展体系进行规划,设立专项进行研发与示范推广,并制定各种政策抢占先机。如日本计划到2020年普及约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建设160座加氢站;德国计划在2023年左右普及10万辆,建设400座加氢站。
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技术与市场示范阶段,预计在2020年将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产业链巨头纷纷组成联盟进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协同攻关,并与能源、矿产等企业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呈现出骨干整车企业牵引全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中国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近两年,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纷纷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并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五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目前上海专注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制造的企业数量超过30个,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海嘉定区已初步形成产业资源聚集,具备较完整的产业配套要素,持续吸引国内外整车企业和产业链优势企业落户。燃料电池汽车当下已进入产业化初级阶段,上海急需出台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抓住3至5年时间窗口期,确立在燃料电池汽车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上海如果再不出台这么一个规划,一旦到2020年产业起来时,我们就会成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频说。
据悉,新出炉的规划目标分“三步走”。到2020年,实现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跟踪国际水平;聚集超过100家相关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1个、检测中心1个,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3000辆,推动燃料电池公交、物流等车辆试点。
到2025年,形成系列化燃料电池电堆产品,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同步国际水平;聚集有国际影响力的整车企业1家、动力系统企业2-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8-10家,世界前三的研发或公共服务机构2个,全产业链年产值破1000亿元;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它特种车辆不少于1万辆,在公交、商用大巴、物流车等前期试点基础上扩大示范规模。
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全国燃料电池应用产品多元化应用;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辐射全国,加速未来社会能源和动力转型。(完)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