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沭水不尽流,十字桥边景色幽。
百渠九堰今安在,主簿丰碑亭下留。
这四句诗,是沭阳人对于"沭阳新八景"中"沈公亭"的简介与抒情。沈公亭位于沭阳县十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沭河上,建于1988年10月,是沭阳人民为纪念宋代大科学 家、时任沭阳主簿的沈括而建立的勉世碑亭。此亭造型精巧美观。亭身为六角形,下部以六根红色圆柱支撑,上部为覆盖红色琉璃瓦的飞檐艺顶。亭中竖立高L 5米、宽1米,由时任副县长朱琴生题字的"沈括纪念碑"。碑的背面为十字乡人民政府撰写的介绍沈括生平的铭文。文曰:"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人,为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贤于政事,官徙至龙图阁学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精通六艺,著述颇多,有《梦溪笔谈》等传世。至和二年,初任沭阳主簿,勤政务实,率民疏沭水作百渠九堰,益田七千顷,功绩卓著。沭水流经十字,禾香两岸,泽被万民,缅怀遗爱,立碑建亭於兹,冀以百世流芳。"
古代官制,有皇帝给予官员"封妻荫子"的待遇。沈括刚成人时,他的做地方官的父亲病故,沈括蒙父荫,被派到沭阳县任县令属下的主簿。他上任后,勤于政事,特别是在领导百姓治理沭水中,辛勤劳苦,效益显著,深得百姓爱戴,沭阳民间留下许多关于沈括爱护百姓的传说。例如《垫肩的由来》、 《沭阳人爱戴斗篷》的故事等等。《垫肩的由来》,是从沭阳劳动人民使用肩膀挑抬东西,在肩头-亡套一个厚厚的布垫子说起的。这个故事说:沈括带领民工扒河治水,看见民工挑泥、抬泥,肩头磨破了,他很心疼。有一天,沈括见妻子在灯下缝补衣裳,手指上戴的铜制顶针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的心中豁然开朗:手指上套个顶针子不怕针鼻扎手,肩膀上套个厚垫子护着,不是也能防止皮肤磨破么!于是,他赶忙叫妻子为他缝制一个厚厚的布垫子,送到工地让挑泥的民工围在肩上试试果然磨不着皮肉。就这样,垫肩在工地上兴开了。民工们感激沈括的关爱。把这块厚布垫子称"沈垫肩",年代久了,只叫它"垫肩"。
1988年,十字乡党委为了使全乡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组织干部学习现代模范人物的同时,提倡继承先贤优良传统,于是建立"沈公亭",作为引导百姓议论干部的-'个"启发点"。沈公亭也是休憩娱乐的很好的处所。秀美的亭子,下:临河水,岸边有一曲桥 延入河中,与亭子连接。桥下河水碧清,潺潺而流,两岸白杨挺拔,翠柳成荫,芦苇绿茂葱茏,繁花似锦,鸟雀啼鸣;河中小舟荡漾,鹅鸭戏水。亭子西侧是205国道,大桥上车流如梭。亭子南侧是十字镇政府和新建的"小商品农贸市场",北岸连接十字"风味城"。这里风光秀丽,商贸繁荣,可以称得上游览胜地。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