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沭阳,刚开始听到人们说“烤排”的时候,很容易听作“朝(Chao)牌”。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就以为它是因形似古代在朝堂之上大臣们拿的那个禀牌,才被称做朝牌的。不过,后来发现这不过是口音造成的一种曲解。
所谓吊炉,是
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滑,一拍“嘭嘭”作响方可;最后是揪剂子擀面皮,在面上放适量油盐、花椒面,再卷起擀匀。吊烤时上下炉同时烤火,底蒸上烤,火要先急后缓,并不断移动杠杆,直至酥透及里方可出炉。刚出炉的烤排又薄又脆又香,老远闻着会咽唾沫。
其实,小时候我在北方也吃过类似烤排的面食,叫做烤饼,比烤排要厚一些,不过香喷喷的感觉十分相似。只是长大以后再没有看到有卖烤饼的了,那种香嫩的回忆在我遇到烤排时突然从记忆中钻了出来,从心底泛起了香甜。
那时刚刚从炉子上取下来的烤饼是脆的,爷爷对我有些“偏疼”,每次都会在我的烤饼里加上一大块肉,还特意把我不爱吃的肥肉用筷子夹下来,给我一个卷有瘦肉的烤饼,等到吃完后才让离开,不然出去碰到堂兄弟姐妹们,他们会馋得流口水,更会拿着烤饼去缠着爷爷奶奶要肉吃。后来,烤饼似乎就绝迹了,妈妈每次买回来的都是用电锅制作的烙饼,于是烤饼的经历都成了一种不容易掀起的回忆了。
朋友告诉我,在外地时,看到煎饼果子、兰州拉面、门钉肉饼、朝鲜冷面等各地名吃占据街头,却不见他们老家特产,心里总是不服,真希望有一天,家乡的烤排能走向全国,在外地也能吃到故乡的小吃。其实,我倒不希望烤排真的像煎饼果子一样发扬光大,在传播的过程中,什么东西都要变了味道,久而久之,也许,就再也找不回本来的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