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泰、日、印、德、英特派特约记者 俞懿春 蒋丰 云天明 青木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编者按:最近,一份“相亲价目表”刷爆朋友圈,带火了“中国式婚恋观”话题。在价目表上,单身男女按照户籍、房产、学历等条件被“明码标价”,划分进通常在商品交易中才会听到的顶配、高配、低配等类别。据说,这份价目表是北京相亲角大爷大妈的“行为准则”。这是理性计算,还是爱情买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亲看条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只不过,在其他国家很难找到“价目表”这么直白的东西。在《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也听到了其他国家父母和年轻人认同“门当户对”的声音,得知类似于“不找外地人”的做法。
日本:从“三高”到“三低”,一直都有硬指标
相亲在日本被称为“合婚”,从江户时代开始流行,至今仍是日本男女相识结婚的主要方式。很多单身男性常常奔走于各种相亲活动,但最后还是被无奈“剩下”。7月4日,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男性50岁仍未结婚的比例达到23.37%,创下历史新高。另一项调查显示,18至34岁未婚者中,85.7%的男性“想要结婚”。
想结婚但结不了婚的主要原因并非宅,而是穷。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日本单身女性及其家庭始终把男方经济状况作为重要择偶条件。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日本经济全盛期,当时日本女性的择偶条件是“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泡沫经济破灭后,她们看重的条件变成“三C”: Comfortable(收入宽裕、生活舒适)、Communicative(彼此沟通、门当户对)、Cooperative(合作、协助)。进入21世纪后,“三C”演化为“三低”:低风险(有保障家庭的雄厚经济基础)、低姿态(放弃大男人主义,凡事尊重女方)、低依存(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把家务育儿等事全推给女方)。不难看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形势变化,日本女性“放弃”了高学历、高个子等条件,却一直死守经济条件这道防线。
日本男性能否结婚,硬杠杠一般是年收入400万日元(约合24万元人民币)。日本Naver网站曾对3500人进行婚恋调查,其中75%的20岁至30岁未婚女性要求男方年薪至少是400万日元。另有数据显示,20岁至30岁的日本男性中,只有15.2%能达到这个指标,30多岁的男性达到这个要求的比例为37%。年收入未达到400万日元的男性大多为非正式员工。目前,日本非正式员工占员工总数4成。
除了收入,日本女性相亲时还十分关心对方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多数日本家庭仍然有着女性婚后做家庭主妇的传统,因此如果男性家中有老人常年卧病在床,那么照顾他们的重担就要落在妻子身上。
对于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男性而言,他们反倒不喜欢女性收入过高。在相亲市场上,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60万元人民币)的女性是最不受欢迎的对象,甚至被称为“合婚怪兽”“相亲炸弹”。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男性主要要求容貌和性格好。也有人十分偏爱高学历女性。《环球时报》记者一名日本朋友就经常提及他太太毕业于东京大学。虽然他的妻子现在是全职太太,但东京大学这个门面让他有理由相信:子女的遗传基因好,而且,聪明的妻子足以应付教育问题和生活中的一切琐事。
日本人找对象也存在“地域歧视”,东京人往往不愿意找外地人,理由是生活圈子不同,共同话题少。在前阵子大火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角来自秋田县农村,偶然认识年薪800万日元(约合48万元人民币)的东京男子孝之,便幻想着跟他结婚。结果,自称不婚主义者的孝之背着女主角娶了来自东京的富家女。
尽管在相亲中会遭遇各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但日本单身青年仍不断加入相亲行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通往婚姻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相亲中要注意哪些礼仪、如何表现等文章是日本各大网站永不消失的话题。
印度:36分满分,你能得几分
在一家中国驻印度公司做了近3年翻译后,印度小伙高拉准备到中国深造。在这之前,他的父母还有桩心事未了——29岁的高拉没结婚。半年前,高拉的“靓照”和基本信息曾出现在印度最大婚恋网站“Shaadi”上,不过他发现后就申请将其撤下来,因为该网站承诺,非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发布个人信息。在《环球时报》记者的这位朋友看来,他的心思还没放在结婚这件事上。
在新德里等印度大城市中,像高拉这样试图把恋爱与结婚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当下印度社会的主流。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城市里的印度青年认为,在婚姻做主这方面,自己和家庭的比例是三七开。
在印度式相亲中,宗教信仰永远排在首位,没有共同信仰的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几率非常低。其次是种姓和文化背景,虽然印度法律上已经完全摒除种姓划分,但在实际生活中,隐瞒或不承认种姓差别会为以后的婚姻生活埋雷。而“文化背景”并非是指学历,而是指风俗与生活习惯,比如饮食。在印度,不同信仰的人在吃素和吃肉问题上很不一样;也有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比如不少来自旁遮普邦的人会“嫌弃”西孟加拉邦人,因为他们吃鱼,感觉带着腥气。再往下的考虑便是命理,这部分测试通常由媒人和寺庙僧侣完成,依靠某些古代历法及个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这种推算往往要附加测试者的家族成员信息。
除了上述指标,职业和社会地位是考察印度男孩的必要条件,而考察女孩的条件中则会包括身体特征。在十分看重面子的印度,社会地位并非完全体现在当多大官、赚多少钱上,在学习中得过多少奖状、工作中受到过哪些嘉奖也被看做是加分项。《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是否有房在印度相亲中不太会被提及,因为婚后生活往往跟着大家庭一起。
在印度传统中,有一个所谓的“36分”标准来判断单身男女的匹配度。这是一个由1分到8分共8个大项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生育能力为8分,情感支持是7分,依次往下是脾气、兴趣爱好、健康、婚姻持久性、浪漫与否、善于动手还是动脑。在德里大学任教的阿西老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个“36分”得分越高越好,但也听说过满分离婚的案例,虽然印度官方公布的离婚率只有1.1%。
阿西老师坦言,在民族多样、种姓构成复杂、阶层分化严重的印度社会现实面前,从相爱到结婚附加了太多必须考虑的因素。印度妇女与社会保障协会理事长普拉亚蒂女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时代在进步,但传统观念仍深深影响着印度社会,这集中体现在婚丧嫁娶这种事上,至今仍有‘荣誉谋杀’这种犯罪事件出现。不过,印度政府、媒体以及各类社团组织都在积极改变现状,这种氛围让人看到希望。”
泰国:婚姻大事,“听妈妈的话”
最近,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着一则泰国卸妆油广告:女主角与不同男性相亲,但都因为素颜而被嫌弃,后来通过使用产品改善了皮肤而获得相亲对象的青睐。
虽然该广告以相亲为故事背景,但在现实生活中,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泰国年轻人听到该话题都摇摇头。“这是父母那一辈人的习俗了。除了在部分农村地区,现在年轻人很少通过相亲认识伴侣。”27岁的泰国女性哇萨蒙告诉记者。哇萨蒙目前在泰国一家英文媒体供职,成长于中产家庭的她毕业于泰国第一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在哇萨蒙看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让泰国人不再把婚姻看做是生活的保障,“许多父母因此在子女找对象问题上不是很着急”。《环球时报》记者认识的人中,不少年轻人或中年人虽然都有固定伴侣,甚至孩子已成年,但依然没有办理结婚手续。
现年50岁的乌莱是泰国曼谷一所语言学校的老师,收入属中等偏上水平,她的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未来儿媳妇没有特别的要求,“跟我儿子条件差不多就可以了”。
“门当户对”是泰国大多数中产阶层家庭找对象的标准之一。27岁的披察雅目前在泰国政府部门工作,她对记者说:“许多泰国家庭看重结婚对象的学历和家庭背景。”哇萨蒙坦言,她的理想结婚对象应该在各个方面与她差不多,“父母一般希望孩子与忠诚、负责、可靠的配偶一起生活。我的母亲额外要求,未来的丈夫必须比我成熟”。一名泰国华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泰国人对待婚姻大事十分重视父母的意见,尤其是母亲的意见。
泰国人结婚也有下聘礼的传统,许多家庭会要求新郎提供现金、黄金等作为聘礼,并预备新房。据了解,一般聘礼是10万至5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万至10万元),再加上1至20盎司(1盎司约合28.3克)的黄金或其他黄金饰品。许多在曼谷结婚的情侣因高房价而放弃买房,租房往往可以被接受;但在外府的话,一般家庭有自己的地,因此盖新房子结婚成为必要条件之一。
德国:房子不是问题,地域是问题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德国人常用这句话来论单身生活的好处。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目前约有1/3是单身人士。“德国父母不会催婚,但会旁敲侧击给予孩子压力。”柏林家庭顾问舒贝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亲友会给单身者创造各种相亲机会,比如每到家庭聚会,会特意安排其他单身青年在场。
德国人常标榜“爱情第一”,不过,许多父母心中其实也有一个标准。家住柏林的克莉丝汀有个32岁的儿子,她和丈夫对儿媳妇的要求就比较符合“德国标准”:身体健康,长得漂亮(最好也是金发碧眼),会做饭,喜欢孩子等。对于女婿,德国父母通常希望有一定经济基础、不酗酒、懂得照顾家庭等。
德国人相亲也有“地域歧视”。有调查显示,东德和西德地区人相互不愿发展关系,3/4的德国人仍能感受到两个地区的差别,33%的西德人表示绝不找东德人。来自德国东部德累斯顿的护士卡特琳现在在位于西边的法兰克福上班。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德民众直到现在都会嘲笑东德人是“东德佬”。虽然有来自西部的男性追求过她,但她对这些“地域歧视”无法认同,所以放弃与他们交往。
与中国人不同,房产并不是德国人择偶的主要标准。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大约只有40%的德国人拥有私有房产。不过,超过1/3的德国人找对象时会将收入列为重点考虑因素。
来自德国汉堡的情感问题专家海格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的老板经常会娶自己的秘书,因为社会上缺乏兼具良好教育和姣好容貌的女性。如今,无论男女都在寻找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的伴侣。德国社会学者马塞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据他观察,德国夫妇中大约有80%的夫妇具有相似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收入等硬指标,“这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