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发展,恒力集团已成长为以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织造为主业,热电、机械、金融、酒店、地产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国际型企业。图为智能包装车间。(苏报资料照片)
□苏报记者陆晓华
编者按
当前,苏州全市上下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三次会议部署。如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勇当“两个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是苏州面临的“新时代考题”。
今起,本报推出“勇当‘两个标杆’走在时代前列”重大主题报道,通过深入思考、“解剖麻雀”,全方位展现我市在发展工业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典型经验、积极作为、率先举措,为奋力开辟苏州发展新境界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有这么两组数据:一是截至2017年10月末,苏州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0.9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1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9个百分点,高于各项存款增速7.88个百分点;二是过去一年,中科曙光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松机器人未来科技城、康得新先进高分子膜材料、京东方新一代显示器和智能终端等一批投资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项目在苏落地。
数据背后,是苏州以工业经济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是苏州以新兴产业、先导产业为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实体经济的发展,事关苏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大力促进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组成的实体经济发展。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苏州工业还处于有高原但缺高峰的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困难待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生态营造也需更优的营商环境。
苏州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是苏州的根基,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中必然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要有更大的担当。
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新兴产业产值比重首度突破50%——
“大”中见“优”还要“补”点啥?
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苏州有两家本土民营企业上榜,分别是恒力集团和沙钢集团。其中,恒力集团是首次上榜。
经过20多年发展,发端于吴江盛泽的恒力集团,已成长为以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织造为主业,热电、机械、金融、酒店、地产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恒力集团现有超大型PTA工厂、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2016年,恒力实现营业收入378.8亿美元,首次入榜世界500强便进入前300,位居第268位。
以恒力和沙钢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是苏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根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开放型经济的突飞猛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在这座天堂城市铸下深深烙印。
苏州,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等生”,整体经济结构正变“优”变“轻”——2017年,苏州三次产业比重为1.4??47.4??51.2,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苏州工业经济表现同样优异:
首先底盘扎实。苏州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总产值大,2017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2万亿元、增长10.3%(预计数,下同)。这是苏州连续第五年跻身“3万亿俱乐部”,也是苏州规上工业产值自2012年以来首度出现两位数增长。二是工业企业众多,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5万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近万家,年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32家。
其次是变“轻”变“高”。2017年,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0.8%和47.8%,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度超过50%,更被视为苏州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拐点。
“大”中见“优”,彰显的是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和积极变化。
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目前苏州工业虽规模巨大但缺少地标性企业。庞大的企业群体造就了苏州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但缺乏的是巨无霸企业、独角兽企业,苏州工业企业尚未形成“金字塔”形的较佳结构。究其原因:高端原创成果少,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品牌企业在规模和数量上还偏小偏少,与经济总量不适应;终端产品少、中间产品多,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尚不足。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还需进一步补足短板。
对此,市经信委主任周伟表示,苏州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制造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成本优势好的制造强市。
制造强市,这是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所在。
瞄准目标,苏州正在蓄积发力:实施新兴产业跨越行动计划,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十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实施自主品牌培育工程和“隐形冠军”培育工程;把智能制造作为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路径,实施“千企技改升级”“千企小升规”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
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一个字的跨越,带来的是苏州实体经济质效的全面提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3000家,行业领跑并跑企业近200家——
“隐形冠军”壮大成群如何更上层楼?
苏州阜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环保节能新科技和新技术应用的科技型企业,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江苏智造”创新大赛苏州预赛中,该公司推出的磁悬浮技术在低温余热发电中的创新应用,被专家视为极具“隐形冠军”潜质。新技术较传统技术可提升效能20%以上,最低余热需求温度可降低至85℃,对节能减排具有极大的推进意义。
“隐形冠军”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于苏州工业经济而言,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去年11月9日,中德“隐形冠军”峰会在太仓举行。“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表示,大量“隐形冠军”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原动力所在,它们能够引导大量企业进行创新性发展;同时,“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能够引导整个产业链发展向更高能级和经济高峰进发。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主动转型,涌现出一大批细分市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
在苏州,制造业中面广量大的正是中小企业,他们“土生土长”,却引领着各自所在市场的发展。有的专注于某个行业,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领域内占据前10名;有的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定位精细,或者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或者专有技术,或者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在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组合化的产品服务时反应敏锐;有的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优势突出,在行业的跨界融合中填补空白,创新产品和服务。
据初步估算,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其中,行业领跑、并跑企业近200家;这30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20%、就业量占30%、市场份额约占市场增量的40%。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市制造业大会上,100家企业被评定为全市首批专精特新企业。
市经信委相关调研报告分析指出,由于苏州企业结构、产业基础、城市地位的独特性,有利于制造业资源充分配置,更宜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积累市场扩展、经济转型的深厚势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基础有了,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为苏州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为工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生力军?
市经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苏州将在“隐形冠军”壮大成群上提供更多扶持政策和优质服务:强化智库和大数据分析,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充分安排;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攻关联盟”,参与国企国资改革,与大型企业形成产业链;加快建设“三位一体”(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示范服务机构)、“两级联动”(市综合服务平台+县级市、区窗口服务平台)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总体架构。
依托制造业相对较强的优势,苏州正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优秀企业文化、先进管理水平的“隐形冠军”集群。
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入驻企业已超过2万家,累计解决23000多项总额3700多亿元的融资——
“同频共振”激发活力怎样让环境更优?
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自动化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科技企业,在成功挂牌“新三板”后,希望能够进一步做大,对资金有迫切需求。于是,企业在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银行主动找上门,并且很快给予了授信。”元泰智能副总经理袁广友感慨地说,以前缺钱了只能四处托关系找银行跑贷款,现在一键发布需求,银行就跟着需求上门了。
2015年9月,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由此建立。如今,该平台入驻企业已超过2万家,累计解决了23000多项总额3700多亿元的融资。
金融“活水”流进实体经济,这是苏州努力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同频共振”,持续激发发展新活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州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激发工业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但在工业经济整体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市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不少,去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2%,财务费用支出增长23.2%。同时,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倒挂,企业整体利润增长受到挤压。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就像树木成长离不开土壤、空气、阳光一样,苏州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需要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优良生态的营造,需要我市进一步深入推动简政放权,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实体经济是苏州立身之本、富民之基,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30万家,在市场大潮中锻造了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要弘扬苏州人重实体、尚实业的优良传统,加强预期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实业,打造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标志性独角兽企业。
优良生态的营造,需要我市进一步通过落实税收优化政策,发挥税收杠杆作用,释放政策红利,切实降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需要我市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扩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范围,从信贷投向、产品创新、渠道布局等方面推动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延伸、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苏州,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必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开辟苏州发展新境界。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