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江苏要闻江苏新闻广播2018-02-11 13:57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为何一个苏州绣娘会在南通有个纪念博物馆?

为何伯乐对她的赏识,会被传成“绯闻”?

一个女人如何一针一线的秀出了国门?

答案就在今天的“博物馆传奇”!

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没有遇到南通的张謇先生,也就不会有中国刺绣史上的沈寿。

沈寿口述、状元张謇记录,两人合力为世人留下中国第一部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全面、最实用的工具书《雪宦绣谱》。

在婚姻上,沈寿遇人不淑,但事业上,得伯乐一顾。

张謇评价:“雪君小妹,没读过多少书,但,皆有学问”

沈寿艺术馆坐落在江苏南通风景秀丽的濠河北岸。

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沈寿

1874年,沈寿出生于苏州吴县。她7岁弄针,8岁开始学习苏绣, 15岁绣艺已誉满苏州。许多年后,人们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苏绣精品《柳燕图》,还只是她青年时期的作品。沈寿没改名前,原名如同许多江南女子一样淡雅秀丽,云芝,字雪君。 “寿”字的来历要从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说起。那年,慈禧老佛爷观赏各地进贡寿礼时,走到沈云芝绣制的《八仙上寿图》前,突然头昏目眩。身边婢女解释道,不是老佛爷眼花,是这“寿”字在烛光的摇弋下,栩栩如生。慈禧上前仔细端详后,甚是喜欢,赐给沈云芝一“寿”字,并下谕旨,命沈寿绣品为“宫廷绣”。 至此,江南绣娘沈云芝改名沈寿,沈绣成为国绣。

状元与绣娘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之一。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会上,四方珍宝荟萃,其中一幅绣品,张謇存疑,听说苏州的沈寿绣艺精湛,特请来鉴定真伪。当时沈寿二十出头,绣品刚一展开,沈寿即断定为真品,给张謇留下深刻印象。

沈寿父亲沈又恒,是苏州著名的古玩鉴定专家。有一种说法是,张謇请沈寿父亲来南通筹办南通博物苑,沈寿全家迁至南通。后来,张謇创办女红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就聘请沈寿来主持、任教。课程由张謇设计,不是简单的一根针一条线,琴、棋、书、画都要学,前来学习的也都是当地名门望族的姑娘。

就这样张謇和沈寿开始了一段流芳百世的合作。当年中国需要外汇,中国状元张謇出品,南通沈寿绣字,两人共同完成的刺绣作品远销欧洲,影响四海,赢得外汇的同时,欧洲人用喜悦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1911年,意大利都灵开世博会,37岁的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像“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这件作品将西洋画法,光影手法与中国传统绣法融为一体,皇后欣喜之余颁赠嵌有皇家徽章和钻石金表一块。这是沈绣第一次牵手国礼。

一针一线秀出的国礼

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现在更多人知晓沈寿艺术馆是从中国近年来的外交事务上听到。从2009年首次获得承制国礼《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的机会,再到绣制《普京总统肖像》《比利时国王合家欢》《基塔罗维奇总统像》等国礼。

沈寿艺术馆出品国礼,不觉间走过六年光阴,而能频频走向世界的原因,与博物馆纪念的主人沈寿,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江苏绣娘密切相连。

民国建筑风格的红色小楼内,可能是刺绣之美,雅俗共赏的缘故,来观看的人都带着啧啧的赞叹声观看、离去。

镇馆之宝

时光拉回,与2010年中国外交部门遍访传统艺术,发现沈绣,再次订制为国礼,相隔了近一百年。

万万没想到 清朝状元为“追”已婚绣娘竟然送这个

1915年41岁的沈寿在张謇的建议下,抱病赶绣《耶稣像》参加在旧金山举办的第20届世博会,作品荣获金奖,这幅作品,抗战期间日寇垂涎极甚,最终在爱国人士保护之下得以完璧,如今已是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

遇人不淑

伯乐一顾

可能是从小受家藏字画、水墨滋养的缘故,沈寿天然的将书画和刺绣两者合一, 又第一个把西方绘画艺术融入东方绣艺,独创的沈绣特色,简单言之,就是以针代笔,以线带色,如同绘画。

张謇评价沈寿:雪君小妹,没读过多少书,但,皆有学问。后几十年,江南的刺绣高手,大多出自沈寿门下。

沈寿中年罹患胃癌, 48岁离世。去世前一个月,张謇深恐她绝艺失传,便请她口述。烛光下,一个60多岁的状元公握笔榻前,一个气若游丝的绣娘娓娓道来,此情此景,令人动容。字数不过万余,薄薄一本,是寻常女子能够读懂,沈寿口述、张謇记录的《雪宦绣谱》如今在沈寿艺术馆可以翻阅,是中国第一部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全面、最实用的工具书。

沈寿去世前后,社会上流传了种种关于张謇与沈寿的“绯闻”,丈夫余觉当年随她来南通定居。关于沈寿与余觉的关系,从几件事情可以看出一二。在沈寿赴旧金山期间,余觉娶了两房姨太太。沈寿病重时,余觉并不在病榻前照顾。在婚姻上,沈寿遇人不淑,但事业上,得伯乐一顾。

如今在沈寿艺术馆里,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历史照片,沈寿十八岁时的绣品,以及中国与各国友谊见证的国礼复件,还能见到几位平均年龄55岁左右绣娘,这些老人一不留神就从事刺绣四十年有余,近百年来,两层民国样式的红色小楼的楼梯上,迎来送往许多学刺绣的孩子。

[责任编辑:妖猫妖妖]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