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路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前,南京市玄武区有关部门邀请居民代表,通报综合治理方案,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这给了很多部门一个启示:办事情、做决策,就应该多听一听老百姓的心里话。
一条道路的整治不算大事,但对周边群众来说则不是小事。“工程带来的灰尘和噪音会不会很大”“道路围挡公交改道,出行怎么办”“道路开挖,附近居民楼会不会受影响”……这些声音如果事先能到群众那里听一听,好事就能办得更好更顺利;相反,百姓心里有一肚子的疑问,却没人来听一听,轻则抱怨四起,重则抵触情绪滋生。因为情绪不畅,一件原本很好解决的小事,也会变得难以解决,甚至事情办好了,百姓还未必认可。
遇到事情听不听百姓的意见,结果大不一样。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情况,是精准决策的基本前提。情况都还没有吃透,老百姓心里怎么想的都不知道,就硬着头皮做决定,这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决策和行动之前听听百姓的意见,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收获一些来自基层和群众的金点子,而且能够事先了解百姓心中的困惑与担忧。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为政一方,一定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忧,其用意就在于此。
为政要问计于民,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则很不简单。比如,问计于民不难,但如果七嘴八舌之后是莫衷一是,事情似乎显得更为复杂。这让一些干部不大愿意开听证会,不大愿意让舆论介入决策,甚至规划方案都做好了,还遮遮掩掩,不敢拿出来跟群众见面。再如,有的地方虽然也问计于民,但却问得浮皮潦草,或者问而不听,听而不纳,百姓的意见不被采纳和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最终问计于民沦为形式。
为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估。再如,决策之前要召开必要的专家论证会和民意听证会。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措施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让问计于民成为决策的“标准配置”。凡是遇到重大决策尤其是直接涉及百姓利益的民生决策,都要认真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这一点,一方面有赖于各地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强化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意识,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应该出台倡导性的意见甚至强制性制度,让问计于民成为决策诸多程序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真正成为“决策标配”。
作者:刘庆传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