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峰会契机,迅速扩展城市的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胶州湾畔,盛夏的青岛,齐风鲁韵与上合之光汇聚交融,儒家文化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因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全世界都重新认识到美丽的青岛、开放的山东。
人们常用“国际范儿”来描述青岛,这来自红瓦绿树、蓝天碧海的美,来自一个个享誉世界的“青岛制造”名牌,来自开放自信的城市气质。开放气魄、进取精神,已深深地渗透于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人心中。
开放的山东好客包容。无论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晚会上欢快抒情的《沂蒙山小调》、《论语》经典诵读,还是记者朋友们在山东其他城市的采风,都让人感受到一个沿海经济大省的发展成就和文化底蕴。这场盛会选择青岛、选择山东,儒家文化的“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相通契合、相互激荡。
“欲知收获,但问耕耘”。对于举办地而言,如何抓住峰会机遇、放大峰会效应?如何推动地方繁荣,把发展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峰会和赛事,往往是推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发展进步的良好契机。人们也常把“后峰会效应”视为推动地方持续发展、带动升级的一种期待。金砖峰会之于厦门,G20峰会之于杭州,2008年奥运会之于北京,无不如此。杭州在G20峰会后再接再厉,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如今国际影响力再上台阶,就是典型的例子。
对青岛来说,放大峰会效应是必须做好的功课。利用好峰会契机,迅速扩展城市的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是重中之重。实际上,青岛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化潮流,有赖于青岛的智慧和远见,更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用好峰会效应,也是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机。山东对外开放,得风气之先,有沿海之便,“引进来”成绩斐然,“走出去”蔚为大观。用心抓住峰会机遇,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既有利于山东开拓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又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改革是关键,开放是路径,创新是动力,只有让改革、开放、创新成为新时代的潮流,才能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正如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逐梦,上合组织从中国再出发、从青岛再起航。明天,讲好青岛故事、讲好山东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以昂扬奋斗的姿态加满油、鼓足劲,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