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才能为基层“减压”。
近日,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统一规范针对乡镇(街道)的评比达标、示范创建等活动,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乡镇(街道)设置“一票否决”事项。
在思响哥看来,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着实为基层“减了压”。
近年来,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在干部考核体系中广泛引用“一票否决”。不可否认,“一票否决”确实在干部考核、推进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纠正某些顽疾上有积极作用。但过多滥用,导致基层干部以有限的权力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压力很大,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如今,“一票否决”在基层实践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一 导致政府的工作中心不突出
有的地方和部门过度依赖“一票否决”,否决内容越来越广,否决项目和指标层层加码,例如,将教育科研、环境卫生、物价涨幅、城镇建设、税费征收、招商引资、厕所改造、家畜养殖、报刊征订等,都纳入“一票否决”范畴,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过多的考核指标导致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心不突出, 不仅降低了“一票否决”的效用,还造成了政府工作职能的扭曲,阻碍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
二 有可能出现弄虚作假
“一票否决”滥用,地方穷于应付,就有可能弄虚作假,甚至诱发极端执法。于是,这样的社会不良现象屡见不鲜:信访“一票否决”,就雇人进行围追堵截;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就隐瞒死难人数;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就毫无节制地填海造田,破坏海洋生态,或者掠夺农民的宅基地,强迫农民“上楼”......面子工程多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却淡化、弱化了。
三 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被纳入“一票否决”的范畴,基层干部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多,即使各项工作都很出色,也会因为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从而可能贻误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
那么,在干部考核上如何摆脱“一票否决”依赖症?
事实上,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就要求:统筹规范针对乡镇的评比表彰、示范创建等活动,未经省级党委和政府批准,不得对乡镇设置“一票否决”事项。
在思响哥看来,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不能简单地用“一票否决”来推动工作落实。凡事应尊重实际,衡量一项工作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宜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列入“一票否决”的项目做到组织评价、专家评价与群众评价“三位一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切实做到既看统计数据,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增长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既看当前成果,又看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
总之,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才能为基层“减压”,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成效。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