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国内评论沭阳网2017-09-09 10:3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沭阳网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为官者亦是如此,只不过为官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诸多“老虎”“苍蝇”相继绳之以法,他们共同的特点无外乎追名逐利、违犯法纪,以堕落一世换取辉煌一时,错误的把昙花一现当作了永恒,最终浮名虚利一场空,还身败名裂,成为众矢之的。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对他儿子的告诫和期望,也是他高洁一生的真实写照。从大汉皇叔刘备到“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一直忠于汉室,坚守岗位,呕尽心血,兢兢业业,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然他最终没有助蜀国实现统一大业,但他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忠君报国的形象和精神品质,依然值得以之为楷模,供后世瞻仰。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这是为官者能够举重若轻、处之泰然,“更上一层楼”的必然要求。放得下功名富贵之心,便可脱凡,如果是进不求名是“放下”,那么退不避罪就是“担当”,为官者本就应该“拿得起、放得下”。

“将相和”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不计前嫌,才有了一文一武、齐心协力使秦国不敢来犯的美谈。试想一下,如果双方你不罢手我不作休,赵国内部矛盾激励,鹬蚌相争的话,秦国早就坐收渔翁之利了吧。

当然,为官者要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并非易事,毕竟人往高处走和避难趋易就如膝跳反应一样。可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人可以控制膝跳反应,为官者也应该练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样高贵的品质,追求“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是一种取舍,一种担当,更是一种难能可贵又应该具备的修为。为官者当加强自我修养,向先贤和身边的榜样学习,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作者:时辰盗)

[责任编辑:今日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