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改革应有理论先行 摸石头过河已过时

国内评论2012-11-09 08:1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改革应有理论先行 与房宁教授商榷

  牛新春

  《环球时报》近日发表房宁教授《 》的文章。诚然,“摸着石头过河”是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与之相伴的、常常被人忽略的潜台词是“不争论”。这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石头摸不着了,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不仅理论要先行,争论也避免不了,这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文革做法的拨乱反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革结束后,迅速终结意识形态内斗、摆脱左右之争,是恢复国家正常状态的关键。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不失为最恰当和有效的办法,但也是权宜之计。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脱离理论。“发展是硬道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指导原则看似经验之谈,实际上背后均有理论支撑,即古典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把经济效益和效率摆在首要位置。我们自认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无意识地已经应用了理论。但无意识应用理论当然不如有意识应用理论,因为任何一种理论是有其前提条件和局限性,无意识地应用理论往往会忽略这些因素。

  第三,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寻找时机和着手点,才能掌握主动。如果都要等到问题压到眼前,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才“摸着石头过河”,可能就会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需要付出更多的社会成本。甚至已经造成重大损失,形成难以弥补的社会裂痕。

  第四,经过30年改革进程,利益多元化成为不争事实。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不同利益间博弈和妥协的过程,因此今天的改革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顶层设计”,不可能形成一种包打天下的改革理论。各个利益团体都需要能使自己诉求合理化的理论工具。改革到了爬坡阶段,好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下一阶段要做的恐怕会使一些既得利益者受损。改革往哪里走,公正和效率、就业和利润、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等,该怎么平衡,不同的人有不同观点。理论争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全民凝聚共识的程序,对改革有好处。

  第五,理论先行,能使公众对改革期望值回到较切实际的高度。罗尔斯的正义论重视公平,边沁的功利主义强调效率。没有一种理论十全十美,自然也没有一种改革能均衡地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过去30年的改革成就,使得中国人对改革产生了一种浪漫想法,认为改革就是好,改革就是利益。改革理论的讨论,有助于大家回归现实,让公众在自我学习中进步,这比政府发动的任何政治学习都管用。

  理论先行,最理想的状况是理论橱窗中琳琅满目,各个利益层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理论工具,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这时橱窗里还都陈放着30年前的理论或者外国的理论,对改革决不是一件幸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理论贫乏,才会出现“七上八下”的笑话(雇工7名是搞社会主义,雇工8名即定性为搞资本主义),30年后,我们的经济产值翻了几十倍,却仍然缺乏指引我们改革的理论,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吧。(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