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篮管中心副主任李金生代表中国篮协发出了一封《文明观赛倡议书》。李金生称:“对于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的赛区,不排除采取‘零观众’打比赛,如果说‘零观众’比赛效果不好,不排除采取更换到第三方城市,或者打客场。”李金生专门点名了“京骂”。自“京骂”统治球场以来,无论是篮协、媒体还是俱乐部,与“京骂”的较量基本上以失败告终。这次篮协能治住“京骂”吗?
看球的人都清楚,看台上说脏话不稀奇。但能发展成一种供人讨论,甚至被视为“语言现象”“地域文化”的恐怕只有“京骂”了。无论在五棵松(首钢主场)还是工体(国安主场),此起彼伏、响彻赛场的“傻X”声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工体“魔鬼主场”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在各种体育论坛,向北京球迷开地图炮常常是热门话题。江湖流传:“中国只有两种球迷,一种是北京球迷,一种是全国球迷”,“全国球迷是一家,北京首钢XXX”。
CBA并非“京骂”的起源地,甲A联赛才是。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后,集体性的京骂逐渐出现在北京的足球赛场上。无论是裁判错判漏判,还是客队球员进球时的疯狂庆祝和对方球迷的挑衅行为,都会让工体全场“不由自主”的响起京骂声音来,只有在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骇人的气势。随后“京骂”内容进一步推广全国,泛指球场上的不文明现象,甚至如李毅大帝所说:“京骂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公众表达情绪的出口。”
“京骂”能快速流行且经久不衰,有不少原因。首先,“京骂”的发音具有经典流行语共有的简洁、力量的迸发感,非常适合情绪宣泄。体育媒体人张路平在《我们一起学京骂》中提到,据脏话学者研究,全球无数种语言中,脏话发音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摩擦音+爆裂音”。SHABI,就是标准的组合。这也能部分解释同样是球场脏话,为什么是“傻X”而不是辽宁的“削他”和“干他”,济南的“杠赛来”和“办他”成为了新国骂。其次,“京骂”虽非一些北京球迷口中的“老北京文化”,但却是不少北京土著共有的记忆。尤其在北京这个变化飞快的城市里,这点记忆弥足珍贵。在工体和五棵松,北京土著构成了人数众多且最为活跃的群体,在自己的主场,共同延续集体记忆,北京球迷享受到一种久违的家乡感。难怪有人说:“工体是北京最后的四合院。”
近年来CBA京骂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北京赛区出现过几起影响广泛的不文明事件。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2011年北京签下马布里,首钢具备冲击冠军的实力之后。
2012年3月21日,接近2万名球迷坐满五棵松(彼时还是“北京金隅”),他们用震耳欲聋的声音问候总决赛对手广东队的教练、球员和场上裁判。2014赛季的总决赛中,北京部分球迷对新疆球员及观众进行了侮辱和讥讽,现场出现了“整齐划一”的京骂。
“圣诞大战”后,央视篮球解说员刘星宇在微博吐槽五棵松“京骂”
2016年12月23日,北京VS新疆的“圣诞大战”中,新疆球员李根只要一拿球就会嘘声四起,电视机前的观众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傻X”骂声。一切都是因为2015年夏天李根在离开北京队,加盟新疆队时发生过波折。在北京球迷心中,李根是“叛将”,在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了钱而离开,还在2015-2016赛季季后赛首轮亲手弑旧主。
近几年来,对于北京赛区的京骂现象,篮协处罚过两次。一次是2011-12赛季的总决赛,北京首钢俱乐部被罚11万元,五棵松篮球馆也被篮协警告,再出现京骂就更换北京队主场,接下来两场比赛,京骂确实少了,因为北京球迷以无与伦比的智慧用“换苏伟”和“李上腿”代替了“京骂”。另一次就是2014赛季总决赛中,北京赛区和北京首钢俱乐部因京骂被通报批评,并且罚款4万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cfp
除了刚性处罚之外,其他对“京骂”的疏导多少有点像“行为艺术”。2012年3月28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CBA总决赛第四场开赛前,首都精神文明办组织一群大爷大妈统一穿着黄色外套,身披红绶带,手里举着印有“北京球迷懂球懂礼”、“爱北京爱主场”等的标语牌,引导北京球迷文明看球,拒绝京骂。赛前,五棵松的大屏幕上还不间断播放拒绝京骂的宣传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暴力应对京骂的方式,五棵松体育馆没用过,但工体用得挺娴熟。工体曾专门录制欢呼声,场上一旦出现集体京骂,就用高音喇叭播放,将京骂“覆盖”。2009年中超京津大战,几万球迷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爆粗口,组织者不得不在场上用大喇叭播放噪音来掩盖集体“京骂”,但收效甚微。后来,球迷也学会了调戏高音大喇叭,大喇叭发声,他们收声,大喇叭一停,阵阵“京骂”就卷土重来。
一般来说,治理球场不文明现象,要么处罚球迷,要么处罚赛区。
处罚球迷,就是把骂人的球迷请出赛场,并建立观众黑名单制度。屡教不改的可以取消其主场观赛资格。这种手段主要适用于零散的京骂,可以参照NBA。
根据NBA球迷行为准则:任何观众做出言语、动作等过激行为,轻则被安保人员请出球场,重则取消其持有的季票,甚至被逮捕起诉。NBA球迷行为准则是在臭名昭著的“奥本宫打架事件”之后制订的,从此NBA赛场上鲜有球迷闹事,即使有爆发冲突的苗头也基本被扼杀在摇篮中。篮球评论员苏群也认为这是个解决办法:“当观众对裁判判罚不满,集体喊‘referees suck’(裁判糟透了),那还不够抓起来的级别。如果不是这么喊,而是用难听的脏词(电视上要用“嘀”声屏蔽,媒体上要用***来代替的词)喊,那么保安就会警告不要再这样喊。如果还不停止,就会有警察过来,把你带走。这不是拘留,而是带进通道里的小屋子。这样的屋子里,还会有监狱一样的铁栅,跟拘留所一模一样。”
2016年10月27日,一位76人球迷对雷霆球员威斯布鲁克怒竖中指,这位球迷随后被工作人员护送着离开了观众席。
如果是处罚赛区,无非是罚款、“换主场”、“零观众”。
过去有人批评篮协一味处罚赛区的做法,认为赛区主办方又不是球迷他们家领导,根本约束不了其行为举止,罚款只会让赛区主办方肉疼。“换主场”倒是有一定威慑效果,前文也提到过,但万一球迷真不害怕“换主场”,头疼的就又是赛区主办方了。“零观众”也是狠招,真这么做了球迷也许会收敛。但要注意“零观众”会伤害球队和联盟的商业利益,在法律上恐怕也找不到相关依据。这可不是领导拍拍脑门就能决定的。
无论是罚球迷还是罚赛区主办方,都是治理球场环境的极端办法。试图以警告和惩戒手段清理球场秩序,达到和谐友爱的赛场氛围,短期内会有一定威慑效果,但长远来看执行效果很难乐观。最终仍要依靠球迷自发抵制大规模京骂。工体的几个球迷组织,如“绿色狂飙”、“御林军”都倡导文明看球。而鼓励球迷发挥创造力,不要让“傻X”统治球场语言,通过口号翻新、唱歌、舞蹈等形式为球队加油应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相信未来球场上万人齐骂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这需要时间。
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体育在现代社会的一大功能,就是成为人们情绪的出口。垃圾话、挑衅的言论和手势、起哄声、嘘声,甚至零星的脏话都是球场文化的组成部分。治理“京骂”,治理的是大规模的“京骂”。千万别矫枉过正,把球场文化变得“温良恭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