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家长微信群,由于刚换了老师,孩子的暑假作业就多了一倍,原来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做,新换的语文老师,也给孩子布置了作业。但是,他布置的作业非常低级:把三年级课文抄一遍,把课外书抄一遍。这样的作业,终于让一位家长忍无可忍,鼓起勇气质疑了老师。没想到,这位家长竟然被老师痛骂一顿,喊他退群,而别的家长,非常自然地保持了沉默。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却触动了广大家长的神经。
这不是媒体第一次报道“老师训斥家长”的事件。今年5月19日,武汉市江夏区一幼儿园家长群,老师让一位孩子参加比赛,家长不愿意,最后被老师训斥:“你就不配当妈。”
上海这位家长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太多了。上一任老师布置的要做,新来的老师又让孩子抄课文。这种纯粹的重复到底有何意义?为何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暑假?这种疑问恐怕不止那位家长才有。
家长被老师在微信群里要求退群
孩子作业越来越多,这让不少家长心疼,但是,他们更不爽的是,自己也要参与到作业中来。据今年2月17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省乐山市的小学,家庭作业都由家长批阅,孩子做错的题目,家长要给孩子讲解正确的做法。此举减轻了老师负担,但是却让家长苦不堪言,他们并非不愿意帮孩子,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已经足以难倒被应试教育毒害过的家长。
心疼孩子的家长,不惜搞欺骗,自己帮孩子做作业。但是,类似“某一个数与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之后,所得到的和、差、积、商之和是100。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这样的竞赛题目,有的家长靠自己能力一周也做不出来。除了依靠各种做作业的APP和网络搜索,不少家长不得不向朋友圈求助。
家长不会做孩子的作业,因此在朋友圈求助,这种状况不在少数
从小学开始,这个过程会一直伴随到初中,对家长来说,这相当于二次教育,残忍的是,这一次仍然是应试教育。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中国的家长却可以受两次应试教育的摧残。
家庭变成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被以孩子为中心组织了起来,他们不但要和孩子的作息保持一致,而且要陪孩子学习。孩子周末上补习班,家长也不得休闲。整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高考,中国的家长除了扮演好父母角色外,普遍会成为一知半解的教育专家。
从幼儿园的竞赛,一直到高考填报志愿,家长需要掌握无穷无尽的知识。那些经常责怪年轻人不自立、“巨婴”的评论家,矛头很有可能指错了方向,在老师和家长全方位的覆盖下,孩子哪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说了一句实话:“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他的表态,被理解为道出了城市精英和农村家庭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只是体现在城乡之间,也体现在城市内部。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说了实话
孩子之间的竞争,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智力和努力程度,而且还包括双方家庭可以投入的资源。今年5月,上海几家民办中小学面谈,有家长反映,在学生面谈过程中,家长被要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察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
当事学校说这是让家长们“娱乐一下”,这种解释明显苍白。事实上,类似对学生父母的“考察”一直存在。学校肯定以为,可以从爷爷奶奶以及父母的学历、学识中,看出整个家族的知识氛围,以及他们对教育投入的意愿。如果北京那位文科第一名说的是实情,那小学要做的就是辨识出他那样的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竞争,就成为一种包括整个家族资源和努力的整体竞争。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发自内心地听从老师的领导。在有老师参加的家长群,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家长知道,如果抵触了老师,会对孩子造成相当不好的影响。老师对某一个孩子的定点冷遇,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尽管大部分网友都在力挺那位顶撞老师的家长,但是在微信群,却没有一个家长站出来帮他说话。
当事家长在朋友圈中对此事进行了抱怨
家长群是研究中国社会的绝好样本,从中可以看出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哪怕是老师手中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看上去都魅力无穷。
家长对老师服从的本质,就是交出孩子的“所有权”。谁的孩子?在法律上,监护人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是在生活中,这却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义务教育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父母这种“所有权”进行逐渐剥夺的过程。孩子要学会做一个“公民”应该有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孩子其实是“国家的”,或者“社会的”,等到他成年,就会完全摆脱父母的约束,最终成为他自己。
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代行“国家”的职责。但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老师与家长仍然有着明确的分工。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而家长则负责孩子的饮食、健康,以及人格的养成,比如爱与责任。
很多家长困惑的地方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明明就是老师的职责,为何会转嫁到家长身上?为何要让家长来监督作业、批改作业?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忧虑中,家长不得不放弃了对自己权利的争取。
更理想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各司其职。传统的家庭教育,其实包括着丰富的内容:做家务,锻炼孩子的生存技能,培养责任感;待人接物,培养孩子的风度和教养;关心家人,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所谓严父慈母,不但指的是父母的性格,也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分工。
家庭教育本应有更多内容
但是,随着学校教育和老师权力的扩张,家庭教育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学生回家,有大量的作业要做,很多小学生都要做作业到12点,这样,哪里还有做家务的时间?和孩子游戏、交流,本来是对塑造孩子性格不可或缺的,如今,家长和孩子多说几句话,可能都有一种罪恶感,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权力结构中,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这样的“食物链”,家长不知不觉在教育上失去了权威,也失去了责任。很多家长成为孩子的附庸,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但是到后来,却发现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当然是必然的,这种结果,在你为他第一次做作业时就注定了,在你帮他撒第一个谎时就注定了,在第一次给老师送礼时,就注定了。
家庭教育被摧毁,后果可能是多方面的。最大的隐忧,在于孩子性格的养成。他长大后是否能够经经受挫折(很多应该受的委屈,父母都代他受了),是否懂得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是否有责任心,愿意为改变社会尽一份力,这些都成为大大的问号,因为在他们成长中,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而这正是家庭教育应该做的事。
教育需要深入改革,教师需要提高素质,家长需要转变观念,三者都需要改变,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