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借力“互联网+”掀起返乡创业潮
在江苏省沭阳县,返乡创业已经是一项生动实践。近几年来,多达20万人口陆续返乡,在家乡就业创业。
沭阳县拥有196万人口,在全国县域中排名第二。庞大的人口,对于一个在本世纪初之前县域经济一直排在江苏末尾的县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也正因为穷,大批沭阳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最高峰时,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0万人,占沭阳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以上。
“这些年来,这些外出打工或创业的群体,或掌握技术成了蓝领工人,或创办事业自己做起了老板。如果能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就业创业,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说。
早从十年前起,沭阳便开始积极“引凤还巢”。该县专门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相关情况,每逢节假日或外出招商,都想方设法劝他们返乡就业创业。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纷纷向农村蔓延,更是有力地助推了返乡创业潮的到来。
“这是蒂亚,这是黑法师,这是桃蛋,我的棚子里一共种了一百多种多肉呢。”1月6日一大早,耿圩镇淮西村沃长辉夫妇便在自己的多肉种植大棚里忙活了起来。对于每一个品种,夫妻俩都如数家珍。
2015年,在上海种了14年果蔬的沃长辉听说家乡规划建设多肉培植园后,决定回乡创业。沃长辉租了8亩地,开始尝试着种多肉,并在淘宝开设两个店铺进行网上销售。不成想,仅仅一年,这一盆盆水灵、可爱的多肉就给夫妻俩带来了20万元的收入,是上海务工收入的4倍。
像沃长辉一样,越来越多的沭阳人回到家乡,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成了一名“创客”。
近年来,沭阳县设立3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推动全民创业。同时,该县分别在县、镇、村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指导服务所和创业指导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培训报名、帮办扶持等服务。对于技术和场地,沭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培训,同时在乡镇设立40个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以及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在胡建军看来,互联网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政府的各项扶持为创业者提供了舒适的“土壤”,而沭阳返乡创业大潮的形成,还少不了一个重要的支撑,那就是全县蓬勃发展的花木产业。
沭阳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卉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由成熟的花木产业催生的“花木+电商”模式的“触电”创业,是沭阳返乡创业人员的主要选项之一。这其中,不乏许多大学生。
“上大学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留在大城市,没想到会回到家乡拾起了父母的老本行。”在颜集镇堰下村村部不远,记者见到了因淘宝卖花而出名的赵苏杭。2010年起,赵苏杭从父母手中“接过”土地,线下种花、线上卖花,两个淘宝店年营业额高达300多万元。
沭阳县县长卞建军介绍,截至目前,沭阳返乡就业创业总人数已超过20万人,其中有4859人返乡创办用工10人以上、投资超过50万元的企业,2.65万人创办电商项目,1.25万人创办小型服务项目,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0.3万人。
昔日的人口“包袱”,已经成为发展“红利”,沭阳的多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列江苏苏北地区第一。“贫穷”的标签已经不属于沭阳,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建筑以及农村里处处可见的年轻面孔,共同构成了新的“沭阳印象”。
■本报评点
十年“引凤还巢”的启示
人口多曾是沭阳就业的一个“包袱”,该县曾经多措并举推动劳务外出。如今,在全面改善创业就业环境的情况下,该县积极“引凤还巢”。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从10年前开始,该县为提升就业创业政策含金量,不仅设立返乡创业园,还给予创业者真金白银的支持。此外,积极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改进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触电”发展,该县农民工创业就业步入了新时代。
从“引导外出”到“鼓励返乡”,不仅是农民工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回乡一人,致富一方。沭阳正在完成农民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的蜕变。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