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沭阳:农家书屋护根乡村文脉

热点新闻2018-02-11 17:0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宿迁网讯  一排排书架上摆放着农业科技、畜牧养殖、文学、法律、生活等方面的书籍,一阵阵欢声笑语从院内传来……在沭阳县农家书屋“开华文化大院”,院内的氛围温馨又热烈,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沟通、精神交流、文化娱乐的平台。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扬的通报》,对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经过层层遴选,沭阳县胡集镇胡集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王开华脱颖而出,光荣上榜,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作为农家书屋‘守护者’,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点名表扬,我倍感荣幸。今后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将农家书屋办的更好。”王开华说。

在沭阳,王开华是大家公认的文化“明星”,而由他开设的农家书屋“开华文化大院”,则成了当地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极大地繁荣了农村文化。

王开华是土生土长的胡集人。老人热爱收藏名人字画、典籍,几十年下来,他家中收藏的省内外书画家的作品数量众多,价值不菲。

随着手中“珍宝”聚集的越来越多,老王总想把自己这些年来收集的名人字画作展示给更多的乡邻,好让更多的人分享他毕生收藏的快乐,并从这些美妙的艺术作品中真正领略文化的无限魅力,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和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回忆起开办农家书屋的历程,老王笑了笑。2013年秋,他和妻子到南京旅游,看到城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有学习、娱乐的场所,老两口就有了想法,他们也想搞一个类似的地方。2014年,王开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位于胡集镇205国道旁的自家三层小楼,改建为农家书屋,向当地农民敞开大门。

为方便村民农闲之余翻阅图书,练习书法,有个交流的集聚地。王开华把原本对外出租的一二层房间,改建为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教室等,用扑鼻的“书香”引导大家重视农村文化提升。

目前,书屋内有6000多册图书可供借阅,并与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书画室内飘洒墨香,古今名家佳作映入眼帘;开设僮子戏传承所,让地方非遗瑰宝与孩子们亲密接触……学习与研究并行,展览与收藏并进,来过书屋的人都不禁给王开华点赞。

“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乡民文化素养,铸牢了乡村文化根基。”胡集镇党委书记朱冰说。

王开华在办好文化大院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困难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他省吃俭用的攒钱,加上儿子给的生活费,每月共给农村贫困儿童捐款1800元。将近两千元的资助费在农村是一笔不小数目,对于仅有一点退休工资的王开华老人来说,这些费用也是节衣缩食的结果。

“去年我考上了省沭中免费生。王爷爷每月资助150元助学金,直到我高中毕业,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社会。”胡集中学徐珊珊说。像徐珊珊一样受王开华资助的还有12位贫困生。

“创办开华文化大院,这得感谢妻子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一开始妻子面对每天不少水费、电费开支不理解,认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经过我的开导,她由不乐意到积极支持我工作了。还有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得知我办文化大院后,每年为我提供20000元资金作为订阅报刊的经费。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纷纷为我捐助了书画作品、报刊书籍等文化资源。”老王说。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书屋建在农民的家门口,其目的就是便于农村群众看书学习,切实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用书难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沭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卞蓉说。

在沭阳,像“开华文化大院”一样的农家书屋共474家,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刘畅 吕述谡)

[责任编辑:陶小闲]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