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备受关注与期待的第四届中国·沭阳花木节,于9月26日—10月7日在沭阳国际花木城举办。活动期间,将举办花木交易博览会、花木盆景资材交易、家庭园艺展、花艺培训、盆景制作比赛、精品盆景邀请展、盆景大师制作表演等活动,并举办花乡游、花乡民俗表演、徒步健走、广场舞大赛、征文大赛、房车联展、美食汇等“爱我花乡”系列活动,10月下旬还将举办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沭阳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木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花木产业发展,力争将沭阳打造成中国花木生产第一县,创百亿级花木产业集群。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近50万亩,种植花木5大类3000余种,全县共有花木从业人员约25万,年实现花木产值52亿元、实现花木销售额(含花木网络销售、花木电商销售)85亿元,是江苏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主产区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也先后亲临沭阳视察花木生产。
提档升级,家庭园艺占主流
“我们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拥有1500亩海棠繁育基地,主要从事国内外优良海棠品种的引种繁育、产业化栽培和示范推广。现有60余个海棠品种、300万株苗木。”在位于沭阳刘集镇的江苏金海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士岭告诉笔者,该公司年产苗木100万株,年产值1500万元。
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认为,做大做强传统的花木产业特色,是促进全县花木市场繁荣的重要步骤,也是进一步提升“花木之乡”品牌的有力抓手,更是全县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花木产业是沭阳的富民产业。以往,该县的花木品种少、规模小,难以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近年来,沭阳以提档升级加以补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支撑、农民参与的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该县还狠抓产业对外招商,分别引进三叶园林、挚信园林、太合园林等一批占地3000亩以上的大型花木企业,其中三叶园林已建成1万亩规模榉树基地。苏台(沭阳)花木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3100亩,一期建成12.6万平方米温室,主要培育观赏类垂吊植物、木本花卉、球根花卉以及兰花、杜鹃花、郁金香等高端花卉,年产量达200万盆。二期规划占地2000亩,主要从事新品种花木研发及台湾高档花卉幼苗本地工厂化生产。预计园区全面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在毗邻苏台花木的多肉培植园规划用地400亩,主要承载多肉植物的生产培育、品种研发、批零销售等,已入驻电子商务企业9家,全部建成运营后,年可培植多肉植物3000万株,年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带动400余人就业。目前,该县的多肉类植物品种达300余种,年销售额过亿元,成为花木家族中又一新生力量。
该县还围绕县乡以上干道两侧大力发展花木生产,近年来,重点打造了京沪高速、新245省道、新205国道、宿迁大道、新344省道两侧连片规模花木基地。目前,全县花木种植品种主要有榉树、海棠、广玉兰、栾树、高杆女贞、樱花、瓜子黄杨等,并形成了以树桩盆景、干花、盆栽嫁接桂花、花木电商为主的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沭阳花木大世界、周圈盆景市场、新河花木电商示范街、新河花木电商采购基地等十余个大型花木集散市场及中心;拥有省内首家上市花木企业———苏北花卉以及一批大型花木种植企业,其中单体种植面积超1000亩、3000亩的花木企业(大户)分别为24户、5户;拥有国家园林绿化一、二、三级资质企业分别达5家、25家、50家。
品种转型,科技创新促增收
“过去我们种植传统花木,亩产也就万元,现在改种植多肉类植物,亩产效益能达到10多万元。”在扎下镇,花木经营户姜维说,虽然管理起来比较费事,但同样一块地,收入却多得多。
姜维的转型之路是沭阳花农转型的一个缩影。在沭阳,主导花农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向亩产要效益,在寸土寸金的沭阳,花农的算盘打得更快。
沭阳作为我国南花北木中转站,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引进南、北方新优品种,选育出适合该县环境的优良品种。“这些多肉都是我们自己培植的,有的是用种子,有的是用叶片。”颜集镇秋忆美多肉植物园店主荣剑告诉笔者,目前他和妻子仲秋香经营12个塑料大棚,种植3000多平方米40多种多肉植物,通过网上销售,去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荣剑算了一笔账,以往种植绿化花木,亩产最多2万元,现在,他培植的多肉植物有近70个品种,一般的如吉娃娃,一盆批发价2元,一个大棚能收入十万多元,最好的是剑司诺娃,每株高达一百多元。同样辛苦一年,年收入能增加100多万元。
和荣剑同样精明的还有耿圩镇“一亩园艺场”的老板吴兴艳,她在大棚里种植春之奇迹、不死鸟锦等20多种多肉植物,平均每株的成本在7到8元,经过三个月的培育后,能卖到20多元。耿圩镇党委书记宋延飞告诉笔者,位于该镇境内的江苏三叶园林有限公司种植榉树4000亩80万株,相比于种植普通苗木,收入能增加30%以上。
从草根创业到万众创新的蜕变,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撑。该县在去年建成占地3000亩的苏台(沭阳)花木产业园的基础上,今年又在耿圩镇建设了占地420亩的多肉植物家庭农场集群,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在章集街道建设的100亩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亩产值达到6万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是沭阳县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该县积极引导县乡花木科技人员、龙头企业负责人、花木种植大户等开展设施花木繁育、嫁接、立体间套、容器育苗、造型花木、树桩盆景、名特优新品种栽培等培训,淘汰生长慢、观赏效果差、效益低下的老品种,引进适应性广、景观效果好、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依托科技机构做好花农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等,深入村头、花圃田头、花农家中抓好指导培训,并开展资源保存与展示、扩繁、培训、推广示范等工作,先后引进、培育花木新品种40余种,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3000余种。
销售转变,借网变脸拓渠道
最近,新河镇大营村刘庄组76岁的单玉佩老人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他自学开网店,不但会手机拍照,还会上传宝贝,一年还做出十几万元的销售额。“全网最老的店主”,单老的“一指禅”胜过了“五指山”,“争取年销售额突破20万元!”单老信心满满。
在沭阳,花木销售的形式正在悄然转型。
“最初是提篮小卖,后来是骑着自行车外出销售,又发展到开着轿车出去搞工程,现在是互联网销售了,以后再出现任何销售形式,都是意料之中。”沭阳知名的“花木大王”———苏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生深有感触地说。2014年8月8日,李生的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挂牌上市的园林企业。尽管如此,快速变化的销售模式,仍让李生感慨万分。
“电子商务发展给沭阳各类特色产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展翅‘互联网+’,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卞建军说。
人口不足3000人的新河镇周圈村,在外界有个响亮的名头———中国互联网盆景第一村。周圈村是沭阳的花木发源地,近年来电商发展红火,全村自产的400多种苗木绿植花卉基本上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往全国各地。有两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周圈村的农户数为631户,全村开的网店就超过560家。
据统计,在全县3万余家网店中,约有80%的网店从事花卉苗木及配套物品销售。商品种类从籽种、树苗、鲜花,到干花、盆景、资材,应有尽有。用阿里研究院的话说,就是“淘宝上20%的花卉苗木类卖家集中在沭阳”。
2015年沭阳全年网上交易额突破65亿元,快递发货量达5500万件,平均每天超15万件,占全市一半以上;2016年上半年网络销售额达62亿元,快递业务量3464万件,同比增长124.9%。该县于2015年4月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该县颜集镇堰下村、新河镇新槐村和周圈村被评定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该县新河、颜集、庙头3个镇获评“中国淘宝镇”,新槐村、堰下村、庙头社区等22个村获评“中国淘宝村”。
一边是互联网上的红红火火,一边是专业市场的生机勃勃。在沭阳,销售形式的多样性,让花木产业成为一朵美丽的“向阳花”。在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笔者了解到,该项目占地1000亩,投资2亿元,是集花木展销、信息交流、电子商务、植物检疫、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特大型花木市场。目前仅在沭阳国际花木城里从事花木生意的商户有近1500家。他们不仅从事实体门面销售,还通过淘宝、微信等网络销售。
借助节庆平台加深对外交流,始终是沭阳通过花木节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沭阳已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沭阳花木节”、两届“中国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及“首届中国盆景制作比赛”等“国字号”的花木盆景展会,有效地提升了花木产业及沭阳的影响力。本届花木节较之往届规模更大,品位更高。其中,一年一度的2016年中国沭阳花木交易博览会联合了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全国近20个省份的苗木企业参展,推出展位近3000个,此次花木节参展商包含苗木花卉类、家庭园艺、盆景资材、景观资材及相关企业。
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创造美好生活;以绿兴业,共谋发展,实现互利双赢。从卖花木到卖花景,花木与旅游联姻,展翅互联网……如今,沭阳花木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百亿级产业集群活力迸发。(许哲吕述谡 刘畅)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