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叶春艳 通讯员 鲍华兵)深秋时节,走进沭阳县官墩乡敬老院,只见宽大整洁的院子内,绿树掩映、花草飘香、蔬菜成畦,红瓦白墙的两层楼房旁,一群老人正一边说笑,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
在院内的水泥路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认真地修剪花木。她,就是官墩乡敬老院院长张兰英。20年前,曾担任过村支书、乡妇联主任的张兰英,被安排任乡敬老院院长。从此,洗衣、做饭、求医、陪护……张兰英20年如一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体贴着院里的老人,深得老人们的尊敬。
提起刚到敬老院时的工作感受,张兰英告诉记者:“其实,在没有接手敬老院工作之前,每次路过这里,我连向里面看一眼都不愿意。”
出生于1947年的张兰英,如今,入党已有40多年,干了20年的敬老院院长,亲手送走了数十位五保老人,前后共照顾上百位孤寡老人。从最初的嫌弃,到后来的舍家为院,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转变?为什么许多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都视她为“最亲的人”?
张兰英今年已经70岁了,头发已经花白,腰有些弓,因为有严重的风湿病,走起路来非常费力,跟以前大家印象中的那个不知疲倦的“女能人”大相径庭。然而,没有被岁月冲淡的,是她炯炯有神的目光和一如既往的热情。
“领导安排我到敬老院工作,那是领导相信我能把这事做好。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照顾好这帮老人,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张兰英回忆说,当初刚到敬老院,她就被吓到了,条件太艰苦了。她名义上是院长,实际上要身兼数职:炊事员、卫生员、护理员、锅炉工、保洁员……她成了敬老院里唯一的主劳力,所有活都是她一个人干。
不仅如此,院内的个别老人因为性格孤僻,还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斗气,有的一生气就闹情绪,拒绝吃饭。对本就体弱的老人来说,生气和不吃饭,既影响了敬老院的和谐安定,也损害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老人,及时掌握了解老人的情况,我就和孩子们商量,搬到敬老院里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20年。20年来,张兰英经常主动和敬老院里的老人促膝长谈,确保自己能够最先知晓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张兰英的带领、协调下,敬老院的老人们性格改变了不少,争吵和斗嘴少了,礼让与团结变多了,敬老院里“家”的氛围更浓了。但在这些年中,张兰英自己的家却“散”了。丈夫英年早逝,儿女们又先后离家外出打工,张兰英自己一心扑在敬老院上,家里的房子坏了也没能及时修理,地里的农活没人干,也就只能荒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虽然家散了,地荒了,但能把每个老人都照顾好,我就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感觉很值得。”张兰英坦言,长期的朝夕相伴,她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老人们也都当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和最坚强的依靠。
走进敬老院西楼宿舍六室,张兰英问正在房间里看电视的李小四:“小四啊,今天身体有没有哪不舒服啊?饭吃得好吧?”李小四感激地拉着张兰英在床上坐下,连声回答:“谢谢张院长,都挺好的,都挺好的。”
李小四告诉记者,自己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这些年多亏张兰英细心照料,要不自己早就没命了。他一直记得,一天夜里,自己心脏病突然发作,是张兰英连夜将他送往医院抢救。李小四激动地说:“我在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张院长就守了我三天三夜,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感激她才好……”
张兰英不仅对李小四如此照顾,对敬老院里的每一位老人,她都操碎了心。据了解,之前院里有位李奶奶,在一次胃病发作时,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又是个病秧子,活在世上也是拖累人,便拒绝治疗,甚至不吃饭。对李奶奶的情况,张兰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即把李奶奶作为重点照顾对象,昼夜看护,带她看医生、喂她吃饭,并联系老人的弟弟一起来开导,最终打消了老人轻生的念头,使老人的身体得到及时医治。
为让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生活得开心,张兰英还主动和学校歌唱队以及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联系,请他们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演出。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和医院对接,请医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体检。为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她组织年纪较轻的老人在敬老院内种菜、种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还在敬老院建起了浴室。
“这些年,您付出了这么多,一定过得很累吧?是什么支撑您舍家为院,这么多年一直坚守在敬老院工作的?”听到记者的提问,张兰英毫不犹豫地说:“累也高兴,心里头感觉安稳。我是一名党员,不能给共产党丢脸,在入党时我宣誓过的……”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20年的坚守,虽然让张兰英青丝变成了白发,但她“永远跟党走”的那颗“初心”,一直不曾褪色。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