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乡贤文化院连通农村文化“最后一公里”

热点新闻2016-12-02 08:47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宿迁网讯 (吕述谡 刘畅吴璇) 龙庙镇沙埝村的崇孝苑、周集镇胡庄村的泥塑馆、胡集镇的开华大院、七雄街道的吕庄文化大院……在沭阳,一个个乡贤文化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对接了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成为乡亲们最喜欢的“擦呱院”。

近年来,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三老”构成的乡贤群体,已经成为村风民风改善的重要推动力。沭阳县在对本土文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出台文件鼓励乡贤自办文化院,积极发挥乡贤作用,让农村文化服务更加可亲、更接地气。该县以乡贤文化院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性问题,更好地连通了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本家人”———愿意和他拉拉呱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如何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沭阳在积极发挥政府已有文化阵地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乡贤文化院,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

沭阳县龙庙镇沙埝村居民陈国友创办的崇孝苑,在当地颇有名气。陈国友从市政协办公室的岗位上退休回老家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严重缺失,有些孩子对父母不敬,甚至悖逆辍学。于是,他在打理自办农家书屋的同时,开始慢慢营造“孝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在他组织的一次“亲情驿站”活动中,一个孩子和其外出打工的母亲通话半个小时,问了十多遍“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崇孝苑自创办以来,已接待十余万名家长和孩子,有很多外省市的人慕名而来。

“小爷一来家,我们就想过来拉拉呱。”陈雪梅说。陈雪梅所说的“小爷”,是沭阳县七雄街道吕庄文化大院的主人吕继彦。吕继彦是该县农机系统退休干部。去年,他牵头创办吕庄文化大院,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大院开展活动。吕庄文化大院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有16个功能室。“倾听是最好的沟通。”吕继彦认为。

年近七旬的吕春联患脑血栓后,虽然因后遗症导致语言表达困难,但是他总乐意去吕庄文化大院找吕继彦坐坐。虽说只是手势、眼神和简单的词语交流,但吕春联很开心。吕庄文化大院自创办以来,已组织开展“碾盘风情”文学采风、吕氏文化研讨会、高校学子暑假采风、“倍思你”中秋送关爱等活动,并承办了乡村文化论坛。

“农家院”———欢欢乐乐不出村

在沭阳,每一个乡贤文化院,都是依托农家院落建设而成,让大家不出村就能参加文化活动,享受零距离的文化服务。

今年65岁的王开华,是沭阳县胡集镇公认的文化“明星”。王开华早年在公路站工作,平日里喜欢收藏名人字画、典籍。随着手中的“珍宝”越来越多,慕名而来与他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老王想把这些年收藏的名人字画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他收藏的快乐,并从中领略文化的魅力。但是,苦于没有适合的场地,他只得一次次放弃。

2013年,王开华自建的三层住宅楼落成,他利用部分房间办起了580平方米的开华文化大院,设立老年健身室、棋牌室、品茶室、书画室、图书室、音乐戏剧(淮海戏、童子戏)活动室、少儿培训室和大型展厅。开华文化大院开放以来,已接待数千人,学生寒假、暑假和双休日期间,他还联系几位退休教师为孩子们开展书法、绘画、声乐、器乐、戏曲培训。今年8月,王开华家庭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

沭阳县周集乡71岁的匠人张培坤痴迷泥塑,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凭着一双巧手捏出1000余件泥塑作品。张培坤自筹资金开办泥塑馆,建起了乡贤文化院,前往观展者络绎不绝。今年,他以“一路走来”为主题,出版了《张培坤泥塑》。

“多家护”———党群合力强保障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沭阳县把乡贤自办文化院作为连通农村文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来抓,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合力培育、精心呵护,为其不断发展壮大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保障。

为鼓励扶持乡贤文化院等民间自办文化,沭阳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鼓励和扶持特色文化站点及民间自办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乡贤文化院等自办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鼓励和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个人和团体自筹资金,建设公益性民办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和乡贤堂等公共文化设施,办好文化阵地。扶持鼓励已有和新建民间自办文化阵地,对首次申报“民间自办文化阵地”的,经县宣传文化部门考核认可且投入正常使用的,给予一定奖补资金,自次年起开始考核验收,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资金扶持,每年评出“民间自办文化示范点”并予以奖补。虽然县财政每年拿出的资金数量不算很大,但作为一个激励和扶持的杠杆,有效地引导了民间资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针对乡贤自办文化院存在公益性强、专业性不足的特点,沭阳相关部门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据王开华介绍,当初,县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得知他自办文化大院消息后,多次前往调研指导,如今,开华文化大院已成了当地人家门口的“文化粮仓”。崇孝苑自创办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县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妇联等部门和单位更是多方支持,促其提档升级,从而使崇孝苑由起初的自办小书屋逐步变成了功能多样的自办文化阵地。该苑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被省市县表彰为“优秀校外辅导站”、“优秀农家书屋”、“关心下一代康乐校外教育辅导站”、“青少年德育基地”、“乡镇特色文化基地”等。

鼓励和扶持乡贤文化院建设,对于带动民间自办文化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七雄吕庄文化大院就是借鉴其他乡贤文化院成功经验办起来的,前期规划、功能设置等都有宣传文化部门专家和其他乡贤文化院的人指导,少走了许多弯路,如今,这个文化大院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今,在沭阳,乡贤文化院连通农村文化“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和实践,让乡亲们感受到乡贤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乡贤文化院也对该县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发展新时期乡村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我爱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